北京马拉松升级——城市马拉松的品质化发展之路
2025年北京马拉松赛鸣枪开跑,3万名选手穿越天安门广场,沿着长安街向终点进发。本届北马在赛事服务、路线设置、环保理念等方面全面升级,不仅为选手带来了更好的参赛体验,也展现了城市马拉松从“规模扩张”向“品质提升”的转型趋势。作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马拉松赛事,北马的升级实践为国内众多城市马拉松提供了可借鉴的发展模式。
“精细化服务”成为赛事亮点。组委会在赛道沿途每500米设置一个补给站,提供水、运动饮料、能量胶等补给品,同时新增“个性化补给服务”——选手可提前预约自己喜欢的补给品,在指定站点领取。医疗保障方面,除了常规的急救点和救护车,还引入了“无人机急救物资投送”和“移动AED设备”,确保选手在出现意外时能得到快速救治。来自上海的选手张明说:“今年北马的服务太贴心了,预约的补给品准时拿到,医疗人员也一直在关注选手的身体状况,让人很安心。”赛事期间,共有2300名志愿者和500名医疗人员参与服务,选手满意度达到98%。
路线设置更具“城市特色”。本届北马优化了赛道路线,新增了奥林匹克森林公园、国家速滑馆“冰丝带”等标志性景点,让选手在跑步过程中感受北京的城市魅力。同时,组委会在赛道沿途设置了10个“文化展示区”,展示京剧、剪纸、面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,吸引了大量市民围观加油。北京市体育局局长赵文表示:“我们希望通过马拉松赛事,让更多人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和城市发展,让北马成为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。”数据显示,本届北马吸引了超过100万名市民在沿途观赛,赛事直播覆盖了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。
展开剩余42%“绿色环保”理念贯穿赛事全程。组委会推出“碳中和马拉松”计划,通过购买碳配额、种植树木等方式抵消赛事产生的碳排放;选手装备采用可降解材料制作,完赛包内的毛巾、水杯等物品均为环保产品;赛道沿途设置了分类垃圾桶,安排志愿者引导选手和观众垃圾分类投放。此外,组委会还发起“公益跑”活动,选手每完成1公里,赞助商就会捐赠10元用于环保项目。本届北马共减少碳排放约50吨,捐赠环保资金30万元。北京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:“北马的环保实践为大型体育赛事的绿色举办提供了范例。”
品质化发展也面临挑战。随着赛事服务升级,运营成本大幅增加,门票价格较上赛季上涨20%,引发部分跑者不满;赛道优化后,部分路段的交通管制时间延长,给市民出行带来一定影响。对此,组委会表示将在未来进一步平衡赛事品质与成本控制,优化交通管制方案。当最后一名选手冲过终点线,志愿者为其戴上完赛奖牌,北马的温情与活力令人动容。未来,如何持续提升赛事品质,如何让城市马拉松更好地融入市民生活,将是北马乃至国内所有城市马拉松赛事的发展方向。
发布于:四川省